习惯性流产的诊断和治疗

来源:德阳玛丽妇科医院
  

 诊断标准

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即可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异位妊娠

也可表现为阴道出血、腹痛等症状,但B超检查宫腔内无孕囊,宫旁有时可见混合性包块,血HCG增长缓慢,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与习惯性流产相鉴别。

葡萄胎

也可有停经史、早孕反应及阴道出血等症状,B超可见落雪样图像,子宫内不见胚芽、孕囊等,在部分葡萄胎中可见孕囊,通过B超检查可以与习惯性流产相鉴别。

 
治疗

 

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复杂,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生殖器官解剖结构畸形、遗传异常、抗磷脂综合征(APS)、感染性疾病、内分泌异常、免疫因素和获得性或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及环境因素,应针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。有染色体异常的夫妇,应进行遗传咨询,确定可否妊娠的前提下才可怀孕,必要时怀孕后要做产前诊断。

 

治疗周期
需依具体情况而定,习惯性流产由于病因不同,所以治疗时间长短有所不同,而且跟患者的个人体质有关。
药物治疗

抗凝治疗

抗凝治疗是目前公认的对血栓状态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,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或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和阿司匹林。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,降低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,有抗血栓形成和缓解血管痉挛的作用,但治疗效果尚未明确。单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并不能有效的改善妊娠结局,其妊娠成功率仍较低。

内分泌治疗

二甲双胍

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了约10%的育龄期妇女,二甲双胍在治疗和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流产中可能起作用。

黄体酮

黄体酮对妊娠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,如果妊娠期孕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孕酮水平低,则难以维持良好妊娠。补充孕酮可以有效预防流产的发生,药用黄体酮已成为临床治疗先兆流产或早期流产首选方案之一,可口服或肌肉注射直到孕12周停止,口服地屈孕酮可以达到和黄体酮同样的功效。

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

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妊娠早期具有重要作用,如促进胚胎着床。

甲状腺素

甲状腺功能低下者,应在孕前及整个孕期补充甲状腺素。

免疫调节治疗

近年,免疫调节药物逐渐应用于习惯性流产的治疗,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、泼尼松等。但是这些干预措施尚没有明确的用药依据,而且可能导致潜在的并发症。

手术治疗

子宫肌瘤剔除术

部分患者是因为子宫肌瘤导致习惯性流产,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。

宫颈环扎术

是目前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主要手段,一般在孕14~18周施行。即用缝线将宫颈环绕缝扎起来,增加宫颈口的张力强度,以维持妊娠的继续,避免由于宫颈过度松弛而使胎儿流产。术后患者需要卧床,减少活动,应用药物保胎,等到胎儿近足月时,可将缝线拆除。宫颈环扎术可能有感染、出血、流产等并发症,足月分娩成功率大约在70%~96%之间。

宫腔镜手术

子宫纵隔或宫腔粘连导致习惯性流产的患者,可择期行纵隔切除或粘连松解手术。

医疗团队/Team

MORE

  • 孙雨竹 副主任医师
   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
    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
    擅长: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治…【详细】
    • 马万霞 妇产科主治医师
      从事妇科临床工作近20年
      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
      擅长:对诊治妇科常见病、多发病积累了丰富…【详细】
      • 李良红 妇产科主治医师
       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
        六千余例人流手术无差错
        擅长:阴道炎、宫颈炎、盆腔炎、阴道异常出血等疾病…【详细】
        免责声明:网站内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!